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

用靈性的角度看理財與投資

這兩個月來生活有大變化。因為工作需要,我開始吸收很多財經知識,也一面檢視了自己的財務狀況。原來投資這件事情並不是專業投資人在做的事情,而是我們、亦即你或我或身邊的人都在關心的事情。

投資是理財的一部分,也是貼近世界脈動最直接的展現。

自從我開始決定理財與投資後,才發現原來財經新聞很有趣,也很有用。瀏覽討論區的時候,也能從投資人的角度看新聞。

理財與投資的修煉之路

就心靈層面而言,理財與投資真的是一種修煉。

理財首重儲蓄,收入不多的人要克制自己的物欲來節流,或是跨出舒適圈開源。

投資要努力克服心魔,避免追高殺低,可是這真的很難,人性就是看到股價漲或淨值漲,就想追;看到股價跌或淨值跌,就想跑。

能長期投資的人真的都非一朝一夕可成,我相信他們能隱忍能等待,也能抓到良機停利或停損。如果無法知道何時才是良機,「紀律」是投資獲利的準則,然而真的很難,因為市場大好時,捨不得停利;當市場走壞又怕損失更多,急著停損。

選擇哪一種投資工具,先了解自己

理財商品也是自己個性的延伸,比如買基金有股票型基金、債券型基金、平衡型基金。

買股票型基金的人是股東,勢必要有點冒險性格,因為想要獲利也得考慮波動,當淨值跌掉一半的時候,幾乎要漲兩個波段才能漲回原點;買全球、區域、國家或產業,任君選擇,只要你能學會承擔。

買債券型基金的人是債權人,注重風險,跌的時候不如股票型基金慘,淨值回升的期間還有利息可以慢慢拿,你圖的是一條較為平穩的路,就不能盼望大漲快速增加資本利得。公債、投資級債、高收益債、新興市場債,想要哪種債,得考慮違約率,想要越高的配息率就可能有越高的違約率,得按捺住自己,不能跟著市場趨勢殺進殺出,否則賠了本金又沒有利息可拿,得不償失。

買平衡型基金的人是股東也是債權人,但更偏向懶人投資,一份本金同時安享兩種好處,市場大好時不會太好,拿到的利息,不如別人全額投資債券型的多;但也有優點,市場跌的時候,不會太慘,也不會因為利息拿的太少而覺得自己太虧。

該選擇哪種基金,還得看標的、看投資地區、看幣別、看規模、看評等、看持股明細等,終於選擇一個可接受的,這條路就是一個人的修煉之路。

沒有人能預測市場,只有時間能證明

你可能想要一個投資組合,選了多種基金同時投資,無論你怎麼選擇,沒有人能告訴你對錯,只有時間能證明你對了;而關於錯處,你會自己知道,卻很難追悔,這也是修煉的功課。

許多人會想要求得一個明牌,抱對了某檔基金或股票就能從此安穩,一路賺錢;可是投資畢竟需要修煉,這可能是投資的過程,卻並非結果,沒有人能預測市場,就如沒有人能預測命運。

「那為什麼不能全部都投資?」全押總有一個中,好像也沒錯,但機會成本擺在眼前,不得不停下來思考──心裡真正想要的究竟是什麼?

如果原本沒有準備一筆資金來投資,那就得從每個月的薪資減去必要支出與儲蓄,然後才是投資的本金,這時,一次無法拿出很多,只能定時定額或定時不定額去買基金、存股、ETF,那能買什麼、會買什麼,終究回到自己本身。終於選擇了一個投資工具,想要怎麼用它,停利不停扣、不停利不停扣,又全在自己;一心想要求得一個明牌,多半是不了解自己、不了解本質又不想承擔責任。

以前,我可能會覺得理財與投資是一個很世俗的事情,但當我用靈性的角度著眼,就在其中發現一片新天地──去看清楚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關係。

延伸閱讀: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